
国际商报记者 王嘉楠
近日,2025欧亚经济论坛中国陆港与物流枢纽发展会议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中欧班列指数”正式启动。指数聚焦中欧班列开行量、开行频次、增速等数据,量化展示陆港枢纽在通道辐射能力提升、产业联动效应等领域的成效,进一步推动班列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升级。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以中欧班列为牵引,高质量推进陆港建设。通道网络畅达,稳定开行国际干线18条,国内集结线路26条,与沿海港口合作开展海铁联运,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主要指标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一。枢纽功能完善,建成全国最大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设计集装箱年吞吐量540万标箱、运力6600万吨;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建成投用,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实现国际物流“枢纽对枢纽”升级。
今年1—8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领跑全国,运送货值510.2亿元,助力西安进出口总值实现14.9%的快速增长。
“中欧班列指数”在会上正式启动,指数由中国开发区协会陆港分会与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研发。新华指数研究院研究员李宗佺在介绍“中欧班列指数”时表示,该指数从战略导航、协同赋能、共享互联三个核心价值出发,以超越物流的理念进行设计,覆盖“通道—枢纽—产业—贸易”全链条,系统评估中欧班列在提升物流效能、促进区域协同、增强供应链韧性等方面的作用,从运输规模、运行效率、贸易质量、服务水平等多个维度刻画中欧班列的发展现状与潜力,为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可为行业提供一把衡量发展水平、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数字标尺”。
铁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